
卢永根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3月1日,“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成为第一位揭晓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去年,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的颁奖词。
由于身体原因,卢永根院士无法到节目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老师。徐雪宾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遗体捐献卡,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要求为他办理的,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而奉献。”同为遗体捐献者,徐雪宾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毕生积蓄捐学校
2017年3月21日下午,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并将两人在中国工商银行的187万余元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里。加上此前在中国建设银行转账的693万余元,卢永根夫妇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该校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忠诚于教学科研的青年优秀教师,以及资助农学院邀请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来校举行讲座。
少年立志报国家
卢永根祖籍广州花都,1930年出生于香港一个中产家庭。1941年,就在卢永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香港沦陷,卢永根被父亲送回乡下避难。在乡下时,卢永根亲眼目睹日军凶残,也体会到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的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在乡下待了将近两年之后,卢永根返回香港读中学。在岭英中学,卢永根碰到了思想进步的语文老师林莽中(萧野),并经他介绍到香港培侨中学读高中。在卢永根看来,培侨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他从一个无知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1947年12月,卢永根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同志会”,并积极开展地下活动。1949年8月9日,年轻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党组织决定安排卢永根回内地,到岭南大学读书和从事革命工作,到广州去迎接解放。
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教授刘向东回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两校农学院合并为华南农学院(今华农前身),丁颖任院长,卢永根是首届学生。学术上,卢永根也紧跟丁颖的步伐,传承学术思想:他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份野生稻种,后来逐渐扩充到一万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方玮 来源: 广东文明网 )